2016年是白求恩诞辰126周年。这126年来,以白求恩、柯棣华为代表的国际革命斗士们来到中国前仆后继地支持着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老一辈革命先烈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英雄,2015年12月4日,公共教学部党委曾请到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马国庆老师给学生做了题目为《重新认识白求恩:一位不曾远去的英雄》的报告。马老师介绍了白求恩大夫的生平简介、所作贡献,以及加拿大国内对于他的争议评价与观点。他着重阐释了白求恩精神的具体内涵,以及这一精神的时代价值。特别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无私利人的奉献精神,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热忱的服务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马老师在讲座中讲了很多不被人熟知的白求恩工作中的细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同学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更立体地了解白求恩及白求恩精神,公共教学部党委组织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部分教工党支部骨干,于2016年5月7日参观了河北唐县的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和河北冉庄的地道战遗址。
在公教部党委书记王玥老师和学办主任于新亮老师的带领下,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及其他学生骨干首先来到了位于河北省唐县城北2公里处钟鸣山下的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该馆1986年落成。展出珍贵历史图片300余幅,实物200多件。详细介绍了白求恩、柯棣华大夫光辉的一生,反映了两位国际主义战士的高尚情操、精湛医术、高度的责任心、师生们一边认真参观,一边与讲解员提问交流,大家对于白求恩、柯棣华忘我的工作态度与无私的奉献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时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续弘扬白求恩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冉庄,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环境风貌,完整保留着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锅台、石头堡、面柜等各种作战工事。旧时的街道,旧时的房屋,旧时的墙院猪舍,伪装的地道口和34处作战工事,纵横交错的地道网,是冀中平原1.25万千米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的缩影。通过遗址风貌的参观和地道体验,随行老师、同学都深深为劳动人民坚强的斗争意志、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敢于创造的聪明智慧所震撼、感动。

通过此次参访大家不仅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也切身感受到革命年代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数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那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时代,是一个伤痛与感动同在的年代,有痛苦,有牺牲,有坚持,有激情。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但他们的历史我们不能忘,他们的牺牲我们不能忘,他们身上的伟大精神我们不能忘!
(公共教学部党委)
|